一些教師把“聽話”、“守紀律”作為青少年的美德,在青少年的教育中,有的甚至將“聽課于家,聽課于家”作為一句名言。的確,老師的經驗很豐富,讓學生自己傾聽,能讓他們少走彎路。但在這樣的教育下,對學生的培養卻又缺乏“聽話”的“附庸”,缺乏自主意識和創造力。與這種學生相比,這個的學生確實是“不順從”。但是仔細想一想,他不愿做對自己已經沒有意義的沒有用功,而是利用這段時間來閱讀課外書籍,豐富知識。能夠按自己的特點安排學習任務,盡管“不順從”,但是他在不順從的狀態下所表現出來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學習效果,與“順從——抄字”時相比,哪一個更好?伴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生們,知識更豐富,能力更強。對于事情,他們有自己的看法,想法,并且實踐。有時,不可避免地與老師的觀點發生沖突,甚至相反,出現“不服從”現象。身為教師,應更新教育理念,樹立“一切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的理念。新課程強調:「學生是獨一無二的人。有獨立意識的人,是不以教師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
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看到學生的差異,要尊重他們的差異,更要把他們當作有獨立精神的人來對待,不能把他們的意志和知識強加于學生身上。讓他們的教育與其環境、條件、要求和思想認識的發展規律一致。對“不順從”現象存在,對合理、有創造性的“不順從”行為予以肯定和贊揚。從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了善于獨立思考、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有獨立意識,勇于質疑、批判、有創造性的新型人才。增加鼓勵,發掘自己的長處,讓他們擔任課代表、小組組長之類的角色,讓他們沒有閑暇去分散注意力.說服教育和足夠的耐心和愛!夸獎為主,批評為輔;增強他們的信心,堅定他們的決心來努力學習;尊重是最好的教育,公正無私地對這些學生,批評、懲罰已不合時宜。激勵、贊揚讓自己感覺到壓力給孩子信心和鼓勵,讓孩子重新獲得自信。課余要多和孩子接觸,讓孩子對你產生很大的好感甚至崇拜。你們成功了。既然他不聽你的話,那你就聽聽他心里的話,到底是誰不順從,也不好說,也許是你,也許他的父母,或者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