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喜歡很早就教孩子不屬于他那個年齡段的知識,希望孩子能夠一飛沖天,反而忽略了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自身感受,讓孩子一開始就有一個超高的學習目標。這種做法是極其錯誤的,只會給孩子帶來負面情緒。
但是,孩子盡了力卻總也達不到,每次嘗試都失敗,孩子就會感覺很受挫,自己越來越沒有信心,越來越糟糕。
若是在孩子的生活里,他很少得到“贏”的感覺,最終,他可能就會變成一個看起來笨頭笨腦又畏手畏腳的孩子。
每一餐都讓孩子吃太飽
在家長看來,孩子在長身體,不停地往后嘴里塞飯,殊不知,吃的太飽,人懶惰、不運動,腦細胞不活躍、懶于思考,有昏昏欲睡之感。民間有說法“吃太飽、撐笨心”的說法,是有道理的。
研究證明:長期吃太飽,會出現腦細胞早衰和智力下降、致腦動脈硬化、越來越笨,所以吃太飽,未必是好事。早餐質量與智力發展,關系密切,早餐不但要吃,而且要吃好。
不準做這,不能干那,一切都要服從于家長的安排,從上輔導班到選擇興趣班,從上學到報志愿,從找工作到選對象,都要有家長操控,如果不聽從安排,就會被定性為"大逆不道"。
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家長不遵守生命的成長規律,對孩子實施高拔苗助長,讓孩子從精神上承受著極大的壓力。有人把今天的兒童稱為"縮略童年"的一代,沒有童年的孩子,他的精神世界也一定是一片空白。
對孩子用武力或語言暴力
家長打罵孩子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問題的,打罵只會使孩子的身心受到更大的傷害。孩子被打,情緒上容易出現抑郁、焦慮等,導致神經系統出問題。
不聽話就打的教育手法是錯誤且可恥的,體罰只會給孩子帶來身體和心靈上的雙重傷害。孩子可能會因為體罰的疼痛改正這次錯誤,但是他記得更多的是對家長的怨恨,這種怨恨足以扭曲孩子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