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學習情況和未來的就業情況有著非常直接的關聯,但是出現問題也不應該過于焦慮。
隨著孩子學習階段和年級的改變,老師的教育模式和學習任務也開始發生質的改變,孩子面臨的壓力過大,可能就會表現的比較厭學,抗拒去學校,也不會認真在放學后好好完成家庭作業。
家長在這個時候應該給孩子怎樣的幫助呢?
首先應該對孩子心態疏導,及時發現孩子在學習的進程中遇到的困難,不要在孩子換了學習階段之后首要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是關注孩子心態。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及時地調整心態,只有心態好了,才能夠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保持一個平常心。
其次是向學校老師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態,問問老師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怎么樣,如果并沒有表現出明顯的異常,那么家長也不需要對孩子的狀態太過擔心。
家長在幫助孩子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了解孩子的作業情況,看看學校老師是否對學生布置過多的作業,而導致孩子無法合理安排課后時間。大部分的課后作業不僅僅任務繁多還任務量很大。
合理的作業有助于孩子更快地適應學校的環境
假如孩子因為作業的情況導致了厭學,那么家長可以向老師反饋這一問題,讓老師對于課后作業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
大量重復的課后作業會一定程度地損傷孩子的腦細胞,戶外運動則會減輕這一癥狀。孩子需要在一天的學習之后,適當地進行一些休閑娛樂,更有利于身體健康和大腦發展。家長的支持對于孩子的厭學癥狀改善有著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