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是爸媽捧在手心里的寶,有些家長對于孩子的要求是有求必應、逆來順受的,殊不知這樣一種疼愛,其實是在害了他們,這種行為導致了孩子們沒有獨立性,對家長的依賴性強,久而久之,一旦家長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了,他們就會產生急躁叛逆的心理及行為,養成了不良的習慣,甚至家長和老師都管教不了,只能求助于叛逆孩子學校。
您的孩子是否存在以下問題?
8到18歲的孩子,處在身體和心靈的發育階段,往往會因為外界環境、家庭教育等因素出現各種問題。
1、孩子愛上網無法自拔:孩子整天忙于網絡游戲至廢寢忘食,對其他事情一概不管不問。
2、孩子叛逆與父母對著干:孩子在學校不聽老師管,在家跟父母對著干,甚至對父母大打出手。
3、孩子不愛學習經常逃課:孩子只要一遇到學習就提不起精神,經常逃課逃學。
4、孩子早戀嚴重影響學習:孩子過早和異性產生戀愛關系,或對異性感興趣、癡情或暗戀等。
5、孩子沾染不良習氣:打架抽煙,孩子跟人學壞,再不教育,等待的可能是法律!
作為父母該怎么面對孩子的叛逆期?
一是陪伴,二是樹立父母的權威。權威不是指壓迫他讓他聽話,而是要有值得他佩服的地方。然后再溝通和引導。既不愿花時間陪伴,也不嚴格要求自己,只知道嘴巴要求孩子,這樣是做不好父母的。打孩子是父母在自己無法找到教育方法的時候,對于自身憤怒和無措的發泄。
任何孩子生下來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走到今天是好是壞父母應該負全責,當父母無法認可孩子的方式的時候,應該反思自己做錯了什么。即使在孩子犯錯時也不能因為你生氣而打他,打孩子是懦夫的表現,直接摧毀了孩子的獨立尊嚴。任何時候都不應該打孩子!
你把他當成你的一個朋友,很多事都能解決。父母做錯的地方必須要道歉!如果意識不到是自己的問題,就不是在解決問題!孩子的問題本來就是家長的問題。先做朋友,信任對方的同時,取得對方的信任。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尊重與溝通、安全感,不必要的沖突只會將溝通的大門關閉。
1、彼此理解、尊重和坦誠溝通。適當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
2、引導孩子樹立合理清晰的目標,激發內心的動力。
3、父母不斷學習,拓展能力圈,身教重于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