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孩子厭學似乎是挺常見的了,特別是在12-15歲之間的孩子問題特別多,正好這個時期的孩子也正是青春叛逆期的時候,同時也是困擾家長們和學校的難題之一,有部分家長覺得孩子厭學是孩子不好好學習在學習沾染了什么壞毛病才導致的厭學,家長碰到這種情況也是手足無措,那么面對孩子厭學、叛逆的情況作為父母應該怎么辦呢?今天特訓教育學校就為各位家長總結了一下應對方法。
什么是厭學情緒?
厭學是學生對學習的負面情緒表現,從心理學角度講,厭學癥是指學生消極對待學習活動的行為反應模式。主要表現為學生對學習認識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極地對待學習,行為上主動遠離學習。厭學問題已成為阻礙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問題。厭學情緒和逃學行為是一對孿生兄弟。
厭學情緒是逃學行為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逃學行為則是厭學情緒的極端表現。人們常把逃學和厭學聯系起來。厭學可表現為很多種形式,如:孩子變得不愛上學,不愿見老師,甚至每到上學前,孩子就喊“肚子疼”、“頭痛”等;有的孩子不愿做作業,一看書就犯困;即使在沒有外界干擾的情況下,注意力也常常不能集中;有的孩子雖然也在看書,卻“看不進去”;不愿大人過問學習上的事情,對父母的詢問常保持沉默,或者表現煩躁,或者轉移話題;上課時常打不起精神,課后卻十分活躍,表現為“玩不夠”。而逃學作為厭學的極端行為則主要表現為不去上學。
孩子不想上學怎么辦 家長怎么開導?
孩子不上學要調整好情緒溝通
家長不能孩子不上學就火冒三丈,或者是上來就打,即使是有的孩子很不聽話,那也是子不教父之過。首先家長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只有心平氣和才適合坐下來和孩子溝通、解決問題,光靠吵或者打罵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相反只會讓問題更嚴重,甚至最終發展到無法控制的局面。
了解孩子為什么不想去上學
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家長不能靠自己的猜測就下定論,孩子一般都心思單純,如果家長能把孩子當成朋友去交談、出謀劃策,相信孩子會很愿意分享自己遇到的困難,所以家長最好幫孩子一起解決問題。比如孩子在學校受欺負了不敢說,在學校學習受挫了,或者是有暗戀對象了,亦或是分手了等等,可以試探孩子是否愿意轉學。
知道原因后要好好開導安撫
孩子年齡小,遇事少,很多問題想不通也很正常,家長可以根據孩子遇到的問題舉例子加以開導,安撫孩子的情緒,先不要著急送孩子去上學,等孩子情緒平復了再做打算。在此期間可以和孩子商量對策,勸說孩子,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說之以利弊,讓孩子學會正確看待和面對眼下發生的事情。
面對孩子厭學叛逆家長應對方法?
1、不要把教育孩子當成了整個生活的全部,這種心態會導致家長很累,孩子很煩,容易出現矛盾。學習是孩子的事,不是家長要求出來的。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的能力遠比家長天天時時督促孩子要好很多;
2、培養孩子懂得感恩、責任感的必備素質要比孩子學習成績重要一百倍。因為,努力學習的原動力首先就是讓孩子懂得理解父母。感恩是品行,學習是能力。
3、陪同孩子,而不是監督孩子,很多家長說,我抽出時間陪你,可孩子覺得父母的陪伴就如看管,沒有一點陪伴的快樂感,全是被監視的煩躁。
4、給孩子一個安靜的環境和時間閱讀;別干擾孩子閱讀;列下粗略的時間表,留意學習進度。有效的練習方法父母應有步驟的講解;先示范,然后讓孩子做一次,不好的地方當場改正,再讓他獨立地做一次。
面對孩子厭學、叛逆的情況,父母應該怎么辦?特訓教育學校最后提醒各位家長朋友們,每個孩子都有這么一個青春期叛逆的問題,那么在這個叛逆的過程中需要用恰當的方法來和孩子溝通,還應該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正確的引導才可以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