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聽家長們說,我的孩子現在很逆反,一點都不聽話,其實,我們真的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孩子的逆反,這樣對于我們了解自己的孩子心理發展會有幫助。
一、青春期產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由于身體加速成長,生理迅速成熟使青少年產生了“成人感”——以為自己已經成熟。又因為發展的不平衡,他們在知識、經驗、能力方面并未成熟,只處于半成熟狀態。這就造成成人感與半成人現狀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是造成反抗期的主要原因。
由于自我意識的飛躍發展,是他們進入“心理斷乳期”。正如嬰兒斷乳一樣,在心理上擺脫對父母的依賴,要以獨立的人格出現。因為發展的不協調,他們的心理能力明顯滯后與自我意識,從而呈現難以應付的“危機感”。
二、面對青春期逆反心理,家長應該做些什么?
家長要關注青春期少年的情緒變化。
(1)情緒是內心的感受經由身體表現出來的狀態;
(2)人類的基本情緒分為喜、怒、哀、懼四種;
(3)情緒沒有好壞之分,但可以分為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
(4)要學會察覺情緒,管理情緒;
(5)先處理情緒,后處理事情。
批評孩子要把握好分寸 。
(1)批評孩子前先要弄清事情的原委;
(2)批評孩子時要分清場合,不要當眾尤其是當著孩子同學和朋友的面批評孩子;
(3)批評孩子時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把孩子說的一無是處,更不要貶低孩子的人格;
(4)批評孩子時要考慮到孩子的情緒,要選擇孩子心情比較好的時候,不要在孩子心情煩躁的時候對對他說三道四。
給孩子選擇的權力 。
(1)抓大放小。在孩子的事情上,定個大的框架和原則,讓孩子在不違反原則、不超越界限的基礎上自由安排自己的活動;
(2)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為了擺脫束縛爭取自由,孩子就有可能選擇與家長對著干,不管是對的還是錯的,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只要是來自父母的聲音,只要是父母提出的要求,他都一概予以反對。對于孩子的所作所為,家長先不要急于干涉,而是要先反問一下自己,“這對于孩子要緊不要緊?”如果是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和發育并無大礙的事情,盡管由孩子去好了。
與孩子保持平等的關系 。
(1)像對待成人一樣對待孩子,像對待朋友一樣與孩子溝通交流;
(2)遇到事情時,應當多聽聽孩子的意見和想法,和孩子一起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孩子說的確實有道理,家長應該積極地采納并對孩子做一番表揚,即使孩子的觀點不正確,家長也不能訓斥、貶低或嘲笑孩子,而應當耐心地啟發孩子,給他擺事實講道理,讓他明白為什么應當這樣做而不能那樣做。
總結:反抗期的出現是青少年心理發展的正常現象,在某種意義上說,也是發展的必經途徑。對這一現象應予以客觀正確的認識,更需要幫助他們順利渡過這一人生中的特殊的轉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