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孩子發脾氣是心理需求的特殊表現。小孩子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逐漸接觸更多的事物。他們對這些事物的認識,不可能像成人那樣懂得去理性思考和分析,他們通常都是憑著自己的情緒和第一興趣來決定。因此,當遇到挫折或不舒服的時候,孩子就很自然地通過發脾氣來表達。
學會如何處理憤怒
很多家長由于工作的壓力和生活上的不如意,常常遷怒于“犯錯”的孩子,習慣以體罰來懲罰孩子。其實,孩子是否聽話,也取決于家長的教育方法,過多采取打罵的方式對待孩子的缺點,往往會適得其反。青少年特訓學校建議,父母還是要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講道理,引導叛逆少年正確處理間題,不要動不動就遷怒于他。
當小孩子之間產生矛盾時,首先不要卷入孩子們的爭吵中。比如,不要問 “事情是誰先引起來的?” 這樣就避免了孩子傾訴“冤情” ,進而產生要去“報仇”的沖動。此外,父母在回答孩子的問題時,既不要表達自己的意見,也不要做評判,只是充滿關愛、耐心地引導孩子的情緒。這對改變孩子憤怒的情緒和心態是非常有效的。
父母應該做的事
1、孩子是你的鏡子,你是孩子這塊鏡子的參照物。當孩子生氣時,你應當讓孩子從你身上學到處理憤怒的正確方式。
2、父母要正確認識自己的憤怒,改正自身的缺點,與孩子共同體驗生活,給孩子樹立真正有益、值得模仿的榜樣。
3、當孩子情緒失控亂發脾氣的時候,千萬不要急著去制止,這會起到反作用,而應該讓他發泄出來,等他平靜下來之后再予以平撫和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