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是自我認同發展的需要
構建自我認同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首要任務,身份的確立對于人生發展至關重要。叛逆是兒童自我同一性發展的需要,是兒童探究自我、建立自我認同的一種方式。
這一現象被稱為心理上的“同一性早閉”,是心理上的一種表現。這類兒童往往缺乏主見,容易盲目,不愿改變,無法面對挑戰。在遭遇挫折的時候,他們會避免改變和壓力,從而獲得安全感,失去目標和自信。
叛逆是壞情緒的宣泄
不平衡的大腦發育會使青少年產生情感問題。而青春期兒童面臨著較大的成長壓力,在自我認同的探索過程中,會經歷自我懷疑、困惑、矛盾和沖突,從而使青少年的情感問題更加嚴重。在青少年時期,叛逆就成了一種宣泄方式。
青少年時期就是這樣敏感,情感多變,如果他們將所有不良情緒全部掩藏起來,不反叛、發泄、吐露,那一個孩子的內心就必然會積聚出一大堆負面能量。因此,叛逆是調節不良情緒、維護兒童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途徑。
叛逆是一種人際調適
適應性叛逆實際上是兒童適應人際調節、成長為獨立個人的一種途徑。到了青少年時期,孩子開始疏遠父母,和同伴的關系越來越密切。這一關系的調整對于兒童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青少年時期以前,依戀是親子關系的重要特點。在進入青春期后,親子關系發生了變化,自主性替代依賴成為親子關系的顯著特點。順利地從青少年的依戀過渡到自我意識,對于兒童未來良好的社會適應非常重要,叛逆是其中的關鍵。
心理研究表明,同伴交往對兒童社會化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當和同伴相處時,孩子會學著從別人的視角去思考和學習如何去理解別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社會化品質。
心理學家研究也發現,同伴關系在兒童成年后能顯著地預測人際溝通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在初中時期,那些有大量朋友、和朋友保持著穩定和親密關系的孩子,到了成年期,往往人際交往較為順暢,而且心理健康程度更高。發展自身各方面的能力,與同伴相處,對孩子將來的發展非常重要。